為什么新國標電動自行車限速25邁?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6-25瀏覽次數:7576
2019年4月15日,電動自行車“新國標”政策正式實施,各地相關政策也是紛紛落地。一時之間,大家的超標電動車也都掛上了牌照,為的是可以合法上路。
還不抓緊上牌
實施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指出,電動自行車最高時速不能夠超過25km/h,車子的總重量包含電池在內不得超過55kg,電動自行車的電壓也是不能夠超過48V,電機的最大功率不能夠超過400W,并且對于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也是必須要裝置有腳踏才能夠騎行。
新國標規(guī)定
網友表示不理解,為什么電動自行車的速度要設置在25km/h?未來是不是騎自行車的都要比騎電動車的快?當然,新國標政策的實施,是為了更好地整理交通亂象,你沒有遇到過街上橫沖直撞的電動車嗎?說實話,這一政策更好地保障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安全出行。
01 為什么要定在25km/h?
政策的實施,當然是經過實驗驗證而深思熟慮敲定的,今天,筆者就帶著大家的疑問,一起來看看之所以限定速度的原因。
降低慣性
我們應該都接觸過物理,物體越重,速度越快,慣性就越大,所以新國標設定了55kg的整車重量,和25km的行車速度,為的就是降低碰撞的總能量,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戶的行車安全。
超標車
可能有人會問了!難道以后車重不斷的降低,車速就可以無限提升了嗎?
當然不可以啦,我們也不要鉆牛角尖,限制速度的因素不單單只有這一個,所以需要綜合考慮。
減斷剎車距離
剎車時間、剎車距離等都是決定限速的關鍵因素??紤]到電動自行車不需要考駕駛本,而且就算是沒有駕駛經驗的人也可以一秒騎走,這些都是具有安全隱患的。
騎快了要注意安全
想象一下,如果讓一點基礎都沒有的人,在35km/h時能急剎平穩(wěn)的停下來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。
特別是路面濕滑的情況下,電動車后輪抓地力基本為0,急剎的后果可想而知,一定是神龍擺尾+人車分離。
增加反應時間
車速降下來,我們在看到前方出現狀況后,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采取措施,如提前剎車、或是改變方向等。
當然,車速降低后不僅給騎電動自行車的人更多的反應時間,也給行人,或是機動車更多的反應時間,這樣一來便會降低事故的發(fā)生率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:25km/h就是7m/s,如果35km/h就是10m/s,一秒發(fā)生就差3m,也就是兩個電動車長度。
所以降低車速可以有效減少電動車路口突然沖出,汽車沒有時間采取制動措施而造成事故。
02 25km/h能不能滿足用戶需求?
最近,看到一位網友說:我買了輛新國標的電動車。最高時速不超過25。車速不快,膜拜單車騎快點跟我速度差不多,公路自行車用點力輕松超過我,著急也沒用,就是這個速度。多少次我看我前方那個穿緊身衣騎小輪公路賽車的姑娘,我就是追不上,但是我不擔心,她肯定在下個紅綠燈口等著呢。
沒有速度我如何高效送餐
那么,25km/h的速度到底能不能滿足大家的出行需求呢?我們經過一番問卷調查后,得出這樣一個結論:58%的人認為速度太慢,滿足不了日常需求;24%的人表示可以接受;18%的人表示不騎電動車。
在這58%的用戶中,大多數為外賣、快遞行業(yè)的用戶,他們平時工作量大,需要不斷地騎行工作,平時他們的超標車速度可以達到40-50邁,如果直接降速到25邁,他們自然是無法滿足日常的騎行工作。
而24%的用戶一般是距離公司較近的上班族,電動車只是一個代步的工具,無需要求速度的快慢,只要不是用腳蹬就行。
03 該如何選擇電動車?
當超標車的過渡期過去以后,我們更應結合自身需求,選購適合自己的合法出行工具。
怎么出行?
筆者認為,對于一些上班公司離家較近,再或是需要接送12周歲一下兒童的人群,大可以選擇新國標電動自行車,車型小巧輕便,速度也可保障用戶的騎行安全,而續(xù)航也足以滿足用戶的日常需求。
如果想突破新國標的這些限制,大家還可以選擇去駕校考駕照、上牌、買保險,合法的駕駛電摩或者電動輕便摩托車。
如今,人們有超標車的也是可以先騎著,如果想好以后要購買電動摩托車或電動輕便摩托車的用戶,不妨在此過渡期,同時考好E證了,等到手里的超標車一報廢,新款的電摩也可以直接上手了,真正實現了兩不耽誤。